為什么選礦廠需要經常取樣檢查?這是因為選礦過程是一個連續的生產過程,除原礦、精礦和尾礦外,中間產品較多,影響選礦過程的因素也很多。只有通過對選礦過程進行系統的檢查,才能分析選礦工藝是否正常,評定選礦工作質量。
選礦過程的技術檢查項目大致可分為以下三種方法:
一、選礦數量指標
包括原礦處理量、精礦處理量、金屬回收率等。
二、選礦質量指標
包括原礦品位、精礦品位、精礦水分等。
動力及原材料消耗指標
三、包括電耗、水耗、選礦藥劑消耗等。
此外,還要檢查選礦過程的主要工藝因素,如礦石粒度、礦漿濃度、可磨性、礦漿酸堿度等。
選礦設備選型的一般原則包括以下八項,具體內容如下:
一、選礦設備的選擇必須與礦石(或礦漿)的物理化學性質和工藝條件相適應;必須滿足生產能力和產品質量的要求。
二、選用的選礦設備必須性能可靠、操作方便、維修簡單、生產成本低、備件容易解決,是國家定型產品或經過鑒定確認使用的新型設備。
三、盡可能選擇和建造與大型選礦廠規模相適應的大型選礦設備,減少選礦設備的數量和系列,以降低基建投資和生產成本,便于實現自動控制和管理。選礦主廠房一般不宜大于6個磨礦系列。
四、同一作業應選用同一類型、同一規格的選礦設備,選礦設備的系列設置數量應與設備的配置數量、生產、運行和維護相適應。
五、設備串聯配置時(中間無緩沖設施),設備下段的生產能力不應小于上段。
六、由于在確定主要選礦設備的運轉率時,已考慮到選礦設備的大修時間,所以在選礦設備選型時,一般不考慮整機備用;但對于易損件使用周期較短的設備,為保證整個系統的正常生產,應考慮適當的備用系數,如水力旋流器為20%-50%,過濾器為20%-25%,渣漿泵為50%-100%。
七、選礦設備的選型方案有多個,應通過技術經濟比較確定。
八、選礦設備的生產能力一般按公式計算(包括理論公式、經驗公式和理論加經驗公式)或按選礦設備的樣本數據計算(受礦石性質等條件的修正,條件處理時應根據與礦石性質和工藝條件相近的選礦廠的實際生產情況確定數據或進行校核,并留有適當的余量。
上一篇:銅鉬礦如何分離?銅鉬礦選礦工藝
下一篇:銅礦選礦設備的應用價值